在上海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主辦的一次講座上,英國建築設計師馬克•戴薩姆講述了自己的從業經歷:1988年,他從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時,憑藉畢業設計獲得了獎學金,決定在就業前去日本旅行,順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他們在安藤忠雄的事務所實習過,又獲得了伊東豐雄事務所的工作合約,幾年後,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這一呆,就是20年,如今這個英國人自稱「東京建築設計師」。本來他只計劃呆三個月,等到獎學金花完就回英國的。
在「逃離北上廣」話題正熱門時,上海有一種「硬碟」和「U盤」的說法。前者指的是死都不離開上海的人,後者則是哪裏有更好的機會就到哪裏去的人。我因爲力挺後者挺到宣稱「即使是上海人也應該哪裏有更好的機會就去哪裏」而招致了不少非議。本來我以爲這是相當政治正確的話。
直到在上海華爾道夫酒店開業時遇到不少「紐約人」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您已閱讀32%(367字),剩餘68%(7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