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銀行業

The banks get away with it again
銀行並未改過自新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危機過後,英國銀行業的問題還未解決。它們賺取的利潤以及向高階主管支付的鉅額獎金,都有賴於這樣一個事實:納稅人承擔著風險。

There are a couple of things to say about Britain’s banks. They still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nation’s long-term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They rely for their profits – and for the huge bonuses paid to senior staff – on the fact that taxpayers are underwriting the risks. Thus public subsidy is turned into private profit.

關於英國的銀行,有些事情需要講一講。它們仍然對英國的長期穩定與繁榮構成了嚴重威脅。它們賺取的利潤以及向高階主管支付的鉅額獎金,都有賴於這樣一個事實:納稅人承擔著風險。於是,對公衆的補貼變成了私人的利潤。

您已閱讀6%(426字),剩餘94%(66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