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

Lex專欄:銀行債主們當心了

瑞士信貸計劃將60億瑞郎的現有混合債務,在2013年換成「或有可轉換債券(Coco)」。這種新型債券可能幫助終結一種現象,即銀行的債主幾乎總是不用承擔風險。

「或有可轉換銀行資本(contingent convertible bank capital,簡稱Coco——譯者注)」是個好主意。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正在盡力證明,這同時也是一個實用的想法。這家瑞士銀行同意將60億瑞郎現有混合債務,在2013年換成新的或有可轉換債券。這是朝著提高全球銀行體系安全性邁出的一小步。美國應予以注意。

危機暴露出,許多銀行的資本結構與目標不相稱。它們沒有足夠的股本使自己免於破產,但在債務方面,即使是擁有最次級債務的債主,幾乎都能毫髮無損。監管機構的明智回應,是要求銀行建立一層「準股本」資本防護層:好年景時是債務,壞年景時則變成股本(對壞年景的定義是,資本金未達到某個特定的水準)。

尚不清楚的是,這層「或有可轉換債券」的防護層會有多厚。銀行監管機構對這類債券抱有很大的熱情,而銀行對這類債券的喜愛也勝過對一般股本的喜愛,儘管它們最喜歡的還是更廉價的直接債務融資。分析師相信,如果能以合理的價格找到買家,在2018年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全面實施前,全球銀行可能將發行近1兆美元的各種或有可轉換債券。

您已閱讀63%(482字),剩餘37%(2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