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好的公共政策不是「罵」出來的

讀者biteer:我們不僅要鼓勵政府出臺公共政策時多聽取民間意見,而更應以自身實際行動擴建管道參與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

FT中文網編輯:

治理交通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採取很多措施複合作用才能見結果看到有人動不動就拿城市規劃者說事,讓我不由得有爲規劃者鳴不平的想法。

大家也許忘了,十多年前公衆還在反對城市修建馬路過寬,廣場過大,反思這種行爲將割裂鄰里關係。很多反對聲音也不是全無道理,當你看到寬闊的馬路上卻沒有 多少車,以前馬路對面一句話就可以傳達,輕易就可以來回穿梭,而現在卻備覺疏遠感。作爲普通人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也會站出來說兩句不是。規劃者和政府在「民 意」的壓力下自然不敢建得過寬。
而現在以前認爲寬闊的馬路如今早已被車塞滿,中國的公衆又開始埋怨路怎麼不早把路建寬點,質疑規劃者的前瞻性。

您已閱讀24%(286字),剩餘76%(9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