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氣候變化

爲什麼拯救地球要靠資本主義?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坎昆會議無望達成遏制氣候變化的全球協定,但幸運的是,即使是在當前這一黯淡時期,我們也看得到些許希望的曙光。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的用武之地。

不久之前,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拯救資本主義。現在是資本主義考慮拯救地球、報答救命之恩的時候了。要知道,政界人士幾乎要放棄了。

說到本週的坎昆氣候變化會議,唯一有幾分鼓舞人心的事情是:人們對本次會議的期待低得可憐,以至於談判代表們想談不出超出期待的成果都很難。聯合國主導的、尋求達成一項全球協定以接替《京都議定書》的努力,已陷於停滯。

本月美國期中選舉之前,爲有害氣體排放設定價格的法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的前景就已十分渺茫。共和黨人議席的增加,已徹底扼殺了這一前景。美國是全球最窮奢極侈的能源消費國。

您已閱讀13%(248字),剩餘87%(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