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氣候變化

如何抑制氣候變化?

牛津大學教授赫爾姆:過去二十年,全球在碳減排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一是因爲京都策略的失敗,二是因爲發達國家篡改減排數字。真正有效的做法,還是推出碳邊境稅。

隨著經濟危機後全球加速成長,碳排放也在回升。在中國和印度重新回到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十年翻一番、而全球近30%的能源來自煤炭的情況下,穩定並削減碳排放的可能性非常之低。事實上,過去二十年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只有經濟衰退纔會降低碳排放——而且僅有很短一段時間。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在京都制定的失敗的碳排放策略。但其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令人不安的事態發展:發達國家篡改了自己的減排數據。正如英國政府首席環境學家羅伯特•沃森(Robert Watson)最近坦言的,英國等國家表面上降低了溫室氣體排放,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他們將溫室氣體出口給了發展中國家。我們如今需要新的舉措,來防止這種規避行爲,首先就從制定碳邊境稅計劃開始。

《京都議定書》試圖讓各國制定碳排放限額。這些限額將轉化成碳排放許可,然後進行交易。歐洲率先推出了該機制,人們推測美國也會效仿(鑑於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已經離任)。但這個策略在哥本哈根未能實現,目前看來,具有約束力的全球機制短期內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美國機制在未來幾年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了,澳洲已停下腳步,而中國與印度根本就不參與。

您已閱讀29%(491字),剩餘71%(11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