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南中國海的糾紛

FT專欄作家皮林:美國自崛起爲強國以來,從不羞於在海外追逐利益。按美國標準衡量,中國在地區影響力方面的雄心相當適度。但問題是,相對於中國,亞洲許多地方的人們仍然更加信賴美國。

在沖繩和臺灣之間,選擇大致處於中間位置、無人居住的一個小島羣。安排一位中國拖網漁船船長——此人認爲這片水域屬於中國領海,決心在這裏捕魚。再來一艘捍衛本國對這些島嶼實際控制的日本巡視船。最後,把這位中國漁民關上兩週(最好是在一個日本拘留所裏)。瞧,這樣就足以製造出一起傷害亞洲大片地區感情、乃至引起美國不安的外交糾紛。

讓人驚慌的直接原因是:當該船長在有爭議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臺)附近水域被捕後,中國執意把事情鬧大的做法。中方不僅堅決要求立即釋放該船長——對此日方最終做了讓步,而且還進一步升級爭端。中國逮捕了4名日本國民;禁止出口日本電子企業所需的稀土;取消外交交流活動;允許國內反日示威者湧上街頭抗議。(中國甚至取消了日本男孩樂隊SMAP的中國行。)即使日方釋放了該船長也沒有平息中方怒氣——中國要求日本道歉並賠償。

根本的憂慮源自更深層面。外交界察覺到,中國的行爲變得更加自信——有些人稱之爲「咄咄逼人」。如果說經濟實力依然強大、擁有先進國防力量的日本尚且不能站起來與中國對抗,那些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衆多小國還有什麼希望?這些爭議大部分已沉寂幾十載。迄今爲止,中國一直樂於把這些爭議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傾向採取魅力攻勢,力圖使鄰國相信,中國崛起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您已閱讀29%(535字),剩餘71%(12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