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中美共舞,仍不合拍?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人們曾對美國與中國組成兩國集團(G2)共同應對全球問題寄予厚望。但是,美中兩軍之間的相互猜疑似乎表明,有關兩國越走越近的言論有欠成熟。

全球一度迷戀於兩國集團(G2)的概念:即疲憊的美國和復興的中國將越來越密切合作,以解決全球最棘手的問題。用羅伯特•佐立克(Robert Zoellick)有點居高臨下的話來說,只有讓中國政府加速轉變爲「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我們纔有可能解決全球變暖和金融失衡等問題。

自然地,這種想法受到了批評。首先,可以理解的是,歐洲、日本和印度嘲笑這樣一種觀點,即中美可能以某種方式走到一起,談論如何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早期還遇到一些障礙,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峯會失敗(許多人將此歸咎於中國),以及中國政府不願對核問題上的反叛國家伊朗和北韓實施制裁。

然而,美國政府已付出努力,推進看似G2的日程。至少它已設法取悅中國,以誘使後者進一步融入國際舞臺。當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去年11月訪問中國時,他投入大量精力推動兩國簽署聯合聲明——宣佈兩國關係進入「新時代」。美中兩國承諾「培育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並表示兩國「在事關全球穩定與繁榮的衆多重大問題上,擁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基礎,肩負更加重要的共同責任」。

您已閱讀27%(463字),剩餘73%(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