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印

印度與中國的「龜兔賽跑」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儘管印度的宏觀狀況不及中國,但印度擁有民主制度、法制和言論自由,這將讓印度的經濟前景更具永續性。印度現在應加快追趕中國的步伐。

當印度人談到中國時,許多人會把兩國的相對錶現歸結於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情況大抵如此:「的確,中國擁有長達30年的兩位數成長記錄、熠熠生輝的摩天大樓和8車道的高速公路。但印度擁有『軟結構',民主制度、法制和言論自由,這爲印度提供了緩衝,並使其經濟前景更具永續性。」言下之意是,儘管威權中國可能已迅速擺脫了困境,但遲早會步履蹣跚。而打持久戰的印度將保持穩定的步伐,終有一天會超越中國。

如果印度真的是一隻「烏龜」,那它的表現實在是令人歎服。1991年,印度開始施行改革,當時其人均收入大致與中國相仿。如今,中國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3倍多。這並不是說印度的成長速度太慢。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印度最終擺脫了緩慢的「印度式成長」,開始以每年5.5%這種還算像樣的速度擴張。從2000年開始,印度經濟成長進一步提速,達到了7.5%左右。談到兩國之間的對比,印度唯一的問題在於:中國同期表現得更好,以每年10%的速度成長。憑藉複合增長的魔力,中國已遙遙領先。

要相信印度也有理由實現兩位數的成長,人們無須接受龜兔賽跑的類比。今年,預計印度經濟將成長8.5%左右。甚至連出言謹慎的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也表示,10%的成長是一個合理的中期目標。上世紀90年代初,作爲印度財長的辛格曾幫助消除阻礙印度快速擴張的一些障礙。近日,印度政府內閣部長K•M•錢德拉塞卡(K.M. Chandrasekhar)成爲最新一位認爲印度經濟將創造兩位數成長奇蹟的官員,他表示,只要農業實現4%的溫和成長,這就將成爲現實。

您已閱讀39%(657字),剩餘61%(10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