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

亞洲「脫鉤」言之尚早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當美國爲二次探底風險坐立不安、歐洲尋找新主權債務危機跡象之時,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倖免於金融危機,並逆勢反彈。但亞洲若要真正實現與西方脫鉤,還需假以時日。

在Hero Honda位於新德里以北古爾加翁(Gurgaon)的工廠裏,經理尼萊士•托馬爾(Nirlesh Tomar)指著一隻灰藍色的機械手,不出幾秒鐘,它就將一輛摩托車的兩部分焊接在一起。今年,該公司將有逾400萬這樣的摩托車下線。

Hero Honda是全球最大的小型摩托車和摩托車製造商。托馬爾表示,由於需求過於旺盛,公司正考慮興建第四家工廠,而不到兩年前,公司剛剛在朝聖城赫爾德瓦爾開設了一家最先進的工廠。工廠開工6個月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倒閉,或許看上去這像個錯誤決定。但托馬爾稱,公司從來沒有回頭看。去年銷量躍升了25%,今年的銷量也超出預期。對摩托車的強勁需求,並不意味著印度消費者正捨棄四個輪子的交通工具。上週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7月份汽車銷量創下歷史新高,達15.9萬輛,同比成長38%。

今年印度經濟應該能實現8.5%或更高的成長率。而它並不是亞洲唯一突飛猛進的經濟體。當美國正在爲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坐立不安、歐洲正四處尋找下一場主權債務違約危機的跡象時,亞洲卻信心十足。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安然渡過了金融危機,如今似乎正逆勢反彈。根據市場普遍預測,在從印度次大陸到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指大洋洲地區——譯者注)的這片廣闊區域中,除日本以外的經濟體將以8.6%的速度成長。這將是20年來最快的發展步伐。

您已閱讀15%(581字),剩餘85%(33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