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監管

企業自律勝於政府監管

日本住友三井銀行行長奧正之:造成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是人類唯利是圖的本性,這次也不例外。防止危機再度發生,應更多地依賴企業自律和管理層審慎監督,而非政府監管。

我做銀行家已有40餘年,經歷過多種形式的金融危機。在這40年裏,政府針對我們行業的政策就像鐘擺一樣,在管制與放寬管制之間擺來擺去。這個鐘擺即將再一次擺動。

在考慮平衡點應在何處時,我們應該問兩個問題。首先,諸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之類的機構開出的「新藥」會對危機的根源起效嗎?其次,要求健康的銀行服「藥」會產生什麼副作用?

有一個簡單的常識性方法可以找到答案:只需設想一下,如果擬議的規定過去已經落實到位,那會發生什麼?例如,在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日本的公司債券和商業票據市場隨著全球股價的暴跌而陷於停滯。我們的銀行經歷了貸款需求的飆升,數量相當於我們全部貸款餘額的10%以上。

您已閱讀22%(309字),剩餘78%(10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