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0年兩會

兩會快評:司法腐敗危害經濟秩序

中國獨立時事評論員陳杰人:從中國司法腐敗的危害來看,這些年來,人們更多地批評司法不公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危害,但相對忽略了對經濟秩序的危害。其實,司法不公對經濟秩序的危害,一點也不亞於對社會秩序的危害。

3月11日下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向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做工作報告,不管這位上任沒多久的首席大法官是否願意承認,中國司法腐敗日益加劇、司法公正水準每況愈下的現實,對報告席上的他而言,其實無異於一次「燒烤」。

瞭解中國社會現實的人大概都知道,聽最高法院的工作報告,不需要聽他所講的成績,而是要看他怎麼表述自己的問題。筆者注意到,今年的最高法工作報告,王勝俊院長提到了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法院的監督指導還不夠及時有力,針對性、有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一些法官的司法理念不端正,爲民意識、法治意識、責任意識不強,依法獨立公正審判、維護法治權威的自覺性不高;三是一些法官的業務素質不能適應形勢,工作處於被動應付狀態;四是一些法官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司法作風不正,工作方法簡單,一些案件久拖不決,羣衆意見較大;五是少數法官司法不公、不廉,枉法裁判、徇私舞弊;個別法院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違法犯罪問題影響惡劣,嚴重損害了人民法官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同時,案件數量持續成長,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

您已閱讀16%(457字),剩餘84%(24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