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給工作來點詩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想像自己是個與所從事行業完全無關的人,用局外人的眼光審視一下自己做過的事,重返工作後,會有不一樣的靈感。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的中文新書《工作頌歌》是個有勇氣的嘗試。這位畢業於劍橋大學歷史系、著有《擁抱逝水年華》、《哲學的慰藉》等人文思考類書藉的「才子型」作家,嘗試著從對物流、餅乾生產、職業諮詢等10種行業的觀察中繼續他對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如果我是個物流行業管理人員,一定會恥笑這樣的文字「時間是極其重要的因素。無論何時,倉庫中總有一半的貨物過72小時後便不能食用。這一因素使得人們必須不斷地與黴菌和遙遠的路途做鬥爭……」,這好像不需要在觀察後才知道吧。總之,「才子」的這番努力不斷讓我想起電視新聞畫面裏領導視察建築工地,欣然戴上安全帽,對著鏡頭挖一剷土的場面。

花一個月觀察一個工種,然後寫個「頌歌」之類的文章固然有些矯情,但對於衆多長年累月持續做同一個崗位的上班族來說,若能夠有一段時間從事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同時又不會損害現有利益,絕對有益於工作和生活的雙料健康。現在這樣的機會實際上越來越多了。我觀摩過一個車友俱樂部幾十個成員利用週末和休假時間拍攝的一部警匪片片花——認真的他們還利用關係借來十幾套警服拍槍戰場面——在不知道電影放映須要許可證的情況下,他們雄心勃勃地想讓這部電影進電影院。這部投資了至少兩萬元的小成本電影的失敗經歷應該能夠幫助他們更準確地認識自己離電影行業有多遠,並且更加珍惜手頭不費多少力氣就能帶來收入的工作機會,甚至在評價被大眾罵得一塌糊塗的國產大片時都能多出幾分寬容。

雖然在眼下羣情激憤談「蝸居」的時代講「詩意」容易被人拍磚,但我還是想說,若想讓工作變得更快樂一點,也就是在具體的瑣碎與機械的重複之上,給工作來點「詩意」的美感,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設法遠離它,至少是某些時候遠離它,就像夫妻間的小別一樣。這種感覺有點像《人鬼情未了》中那個處在陰陽之間的男主人公,用第三種視角看著曾經熟悉的女友做看似熟悉,卻又與自己無關的事。其實利用休假時間就可以這麼做。想像自己是個與所從事行業完全無關的人,用局外人的眼光審視一下自己做過的事,重返工作後,會有不一樣的靈感。不過,那些即使在爬山的時候還在使用黑莓,或者在滑雪時還在接手機的工作狂人們應該不需要這種方法,他們更需要的是嘗試在愛人和孩子面前,忘掉自己的工作角色。

您已閱讀84%(919字),剩餘16%(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