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蝸居》中,男主角市長祕書嗔罵情人喜歡說「不會聊天」,通常這種情況發生在情人提及他的老婆時;官場小說《蒼黃》中,當縣辦主任和新上任的縣長同行,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正在進行中的領導班子選舉的事不能說,有關自己頂頭上司縣委書記的不能說,牽涉到其他領導的不方便說,小說中提到了一個會聊天的領導,只講段子,不談正事,雖然讓周圍人很愉快,但大家笑完後又認爲他過於輕浮,不幹實事……會不會聊天,這個官場中的課題放到商場和職場也一樣受人關注。
有的人天生會聊天。我遇到過一個友邦保險的高級銷售經理,三十多歲的女士,能在初次見面時就給你推薦香港來的中醫名家,跟你講她在買房子和裝修房子時遇到的趣事,和她認識一個小時後,你甚至已經知道她老公當初是怎麼追她的以及她在結婚前談過多少個男朋友,當然她在爆料之後會加上一句「這是我們私下講講哦。」這是我偶遇的唯一一個沒讓我反感的保險銷售,因爲她至始至終沒有向我提過他們公司有關保險產品的任何事。但如果我想了解保險產品,我寧可找她諮詢,因爲她引起了我的好感,並讓我毫無戒心。成功解除一個陌生人的戒心,在每個人的防範意識都很強的中國,已經是高超的本領。除了面善之外,她的技巧在於擅於觀察——看出你穿得比別人多;擅於尋找話題——問你是不是怕冷;還樂於助人——熱心地爲你介紹中醫調養的醫生。
關心別人最關心的,通常能打開話匣子。在一個場合中,我遇到過一個認識的主編,打了幾句哈哈後就沒話說了。後來發現她和別人聊得熱火朝天,原來是對方問到了她的寶貝女兒。當然,那時我還沒有孩子,不知道這個話題天高海闊的內涵。但這個原則僅限與利益無關的話題,比如孩子啊,球技啊,NBA啊等等,若問起項目的中標價,本屆選舉的內定名單,就像問女人的年齡和商人的收入一樣,讓人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