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名利未必雙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你做成了一件事,名或利甚至名和利就追著來了;如果你一開始就在追名利,你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不管工作目的是什麼——賺錢、興趣或是理想,誰都希望成爲一個成功的人。這裏的成功通常指的是被社會承認的那種成功,它有三個衡量指標:名望、金錢、權力。

常常有人把這三個指標混淆起來,以爲有了一個,就有了另外兩個。尤其是在中國,名人、富人和官人在很多場合被賦予了額外的權利:買票的時候可以不用排隊、去餐廳喫飯一定要進VIP包廂,如果級別夠高,甚至會出動交警把整條道路變成他們的專行道。英國前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Cherie Blair)在她的自傳《我的自述》(Speaking For Myself)中提到過她穿著睡衣在家門口接受一束鮮花而被記者拍照,繼而被媒體評價她穿的睡衣「廉價劣質」的事。她在書中爭辯道:「那是Next商品目錄裏一套十分體面的灰色棉睡衣,全部自然纖維,一點都不像媒體說的那樣廉價劣質。」放在中國,如果有人告訴你名人、富人或是貴人的夫人,會從郵購目錄上買東西,恐怕你很難相信,畢竟連南京江寧區房管局長周久耕先生抽的都是1800元一條的煙呢。於是所有和名權利相關的人,都被硬生生地裝進「特殊待遇」的套套裏,以致人們很難相信他們掙的錢也許和自己差不多,他們住的地方也許還沒有自己的大,他們開的車也許還沒自己的好。

事實上有名的人也許沒什麼錢。比如著名演員劉曉慶在80年代時,拍一部電影才只有50元,很可能沒有當時賣冰棒兒的人賺得多;再比如現在的史學家朱維錚先生,出一本書因銷量有限,稿費自然不會高,而大學教授的薪水很可能沒有外企銷售經理賺得多;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也曾被發現乘巴士趕路,在她的事業鼎盛時期,很可能沒有計程車司機賺得多。而經常在電視上出現的嘉賓,非常慚愧,我也算其中一個吧,也不過是家樂福超市收銀處排隊的普通一員而已。至於有權的人,則更不應該有錢。幾年前江澤民主席對香港記者公佈自己的月薪只有3000元人民幣而已。這個薪水比起美國總統的20萬美元年薪少了很多,但貴爲美國總統,薪水比一個普通的美國基金經理還不如。

您已閱讀72%(818字),剩餘28%(3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