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聞同行在來信中抱怨「1998年我就能掙6000,還不算外面的錢,現在呢,4000,一共。」他「在體制內的新聞單位幹了11年,經歷了報紙的創業、輝煌,當然還有現在的衰敗……」薪水低的原因是他被排擠到報紙的網路版當網路編輯了,被排擠的主要原因,他似乎已經反省出來了「以前的滿不在乎讓我得罪了不少人」。下一步的方向也找好了「我看好新媒體——手機,準備轉型,必須轉型。」
我想說的是,不管轉不轉型,首先需要改變的是「不在乎」的態度。不管對於哪個國家哪種體制的管理者,「不在乎」的員工都是最讓人頭大的——能極大地滿足領導者虛榮心的權力對你竟然不起作用,這對於好不容易爬上金字塔頂,希望享用勝利的果實——權力——的領導者來說,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不排擠你,排擠誰?這種「滿不在乎」的職場失意者常常成爲美劇主角,他們不在乎被提升,被免職,更不在乎一疊疊的鈔票,因此通常他們都混得很慘,不是被開除,就是從總監混成臨時工,但他們都萬分在乎同一樣東西:真理和正義,所以他們雖然不是職場寵兒,卻是所有人理想中的英雄。
很顯然,抱怨只掙4000的新聞同行無意成爲人類英雄,而是隻想在職場中混得更好。那麼在保持個人業務能力不落伍的前提下,與權力和平共處就成了明哲保身之道。不過,「不在乎」不是和平共處,而是冷暴力。說白了,這是一種通過蔑視對方的重要程度來維護自己尊嚴的做法,其結果往往是雙輸:惹怒了對方,並最終促使對方動用真暴力傷害了自己。這種做法不僅愚蠢,而且懦弱。因爲它還意味著你在欺騙自己:明知得不到升職與加薪,所以就先麻痺自己說,我不在乎,從而與真正的目的「升職加薪」漸行漸遠。更積極的做法是直面自己的慾望——想混得好一點;分析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業務能力強,人際關係差;找到自己的機會——在一個充分市場競爭、以贏利爲目的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因爲只有這樣的環境中,纔會對裙帶關係的倚重更弱,對個性的尊重程度更強,當然前提是你能夠爲公司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