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並非預言家

FT專欄作家布里坦:金融危機表明,經濟學家並不具備及時識別轉折點和系統性失靈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學本身是毫無價值的。

英國女王去年11月視察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時,曾問及爲何沒人預見到金融危機。因爲如果擁有足夠權威和影響力的人當時預見到了危機,就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性措施,這樣一來,危機要麼就不會發生,要麼至少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今年6月,英國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組織了一場論壇,讓「來自商界、金融城、監管機構、學術界和政府的專家」就上述問題的答案進行辯論。辯論的結果是一封呈遞女王陛下的信函,由蒂姆•貝斯利(Tim Besley)和彼得•亨尼西(Peter Hennessy)兩位教授執筆,據稱概括了與會者的觀點。雖然我也在與會者之列,但我不得不指出,我本人並不贊同信中表達的觀點。這封信首先指出,「許多人確實預見到了危機」,但沒人預見到它的時機、肇始和強度。信的結尾指出,希望其所代表的各家機構「可以形成一種彼此共享的全新水準掃描能力,使您再也無需提出這一問題」。這可真是不一般的希望。讓我想起了致使1500人喪生的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人們曾認爲那艘船是不會沉沒的。在時下的討論中,經濟學家被賦予了泰坦尼克號設計者的角色。

關於經濟學家,一個流行的觀點是:他們的存在是爲了進行預測,而在這方面他們做得很糟糕。這門學科一項更爲基本的規則是,只要存在某種需求,就會有人主動來滿足這種需求。那些滿足人們對預測需求的經濟學家,因此而顏面掃地。對此,他們通常的回應是:自己的預測在大多數時候基本正確。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能否及時識別重要的轉折點和系統性失靈。他們不具備這種能力。這並不意味著這門學科毫無價值。演化生物學家同樣無法預言人類的未來,儘管一些小說家——比如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 Wells)——倒是進行過嘗試。

您已閱讀36%(743字),剩餘64%(1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