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我們當前遭受的經濟衝擊會讓人們質疑經濟學的地位。據報道,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曾質問一位專業人士:「爲什麼沒有人預見到危機?」英國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試圖回答這一問題,英國《金融時報》也組織了討論。
鑑於經濟學自我宣稱的說法,女王的問題可以理解。自18世紀現代經濟學誕生以來,經濟學就自我標榜爲具有預見性的學科,與自然科學相似。既然一年前的未來包括了當前的暴跌,而經濟學專家(有一些人例外)未能預見到這場暴跌的來臨,其自命科學的說法自然就變得不足信。經濟學被揭露出不比其它社會科學更高明。人們不可能想像女王在……比如說9個月後,質問一位重要的政治學家:「爲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工黨會贏得選舉?」她明白這不是政治學家能夠肯定預測的事情——無論他花多少時間研究當前和過去的民意調查。
然而,女王的問題是錯誤的,因爲這個問題從表面上認同了經濟學具有預測性的說法——這是經濟學區別於其它所有社會科學的一個特徵。卡爾•波普(Karl Popper)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反對人類行爲有可能被預測:人們不可能預測一個新發明,因爲如果能夠預測,他就會發明出來。然而,如果假設在一個穩定、反覆的世界,理性行爲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其獲得的資訊,他這種觀點就不能成立。在這種環境下,不確定性消失了,被可估算的風險取代。雖然可能出現動盪和錯誤,但它們會彼此抵消,因此平均來說,人們會得到他們預測的結果。
您已閱讀33%(607字),剩餘67%(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