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宏觀經濟學正深陷窘境。該領域最爲優秀、知名的人物,正圍繞著最基本的問題爭吵不休。以政府預算赤字爲例。目前在英美等國,政府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超過10%。一個陣營的宏觀經濟學家宣稱,如不迅速扭轉這一局面,如此規模的赤字將導致利率不斷上升,並擠出私人投資。鉅額赤字非但無法刺激經濟,還將導致一場新的衰退,並伴之以通膨大幅攀升。「錯!」另一陣營表示。根本不存在什麼通膨危險。這種鉅額赤字是避免通縮所必需的。壓縮赤字將加劇經濟中的通縮勢頭,導致一場新的、更爲嚴重的衰退。
或者以貨幣政策爲例。一個陣營告誡,流動性大量累積勢必導致惡性通膨,因此建議各國央行準備好「退路」。「無稽之談!」另一個陣營反駁道。流動性的累積不過反映了以下事實:各銀行正在囤積資金,以改善自身的資產負債狀況。它們坐擁大量現金,但沒有將其用於擴大信貸。一旦經濟好轉,各央行就可以收回流動性,與注資時同樣迅速。通膨風險爲零。
雙方陣營裏都聚集了不少知名諾貝兒獎得主,以增強各自論點的說服力。以往,經濟學家就常常意見不合,但這次的語氣有所不同。兩邊的領軍人物都毫不猶豫地指責對方無知或不誠實。我從未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您已閱讀23%(500字),剩餘77%(17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