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由於擔心經常賬戶失衡規模日益增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組織了多邊磋商,討論應如何應對這一問題。最終與會者達成廣泛共識,認爲從概念上來說,解決方案簡單明瞭。簡言之:讓美國消費者減少支出,讓中國消費者擴大支出。這對於美國、中國乃至全球都有利。(會談也向其它參與者——日本、歐洲、沙烏地——傳遞了信號,但這些國家都沒那麼重要。)
對美國有利:甚至在當時都很明顯,美國消費者陷入的消費狂潮是不明智之舉,其中許多人退休後將面臨問題。有利於中國:很明顯,中國的大規模儲蓄反映出國內社保體系的不完善。提供醫療和養老保險本身就是受歡迎的舉措,並且自然會令消費者增加支出。
有利於全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的共同作用下,消費模式的改變或許能保持中美兩國的完全就業,並緩解經常賬戶失衡。美國淨出口增加將抵消美國消費減少的影響。中國淨出口減少將抵消中國消費增加的影響。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將減少,中國經常賬戶盈餘將下降。隨著這種有序調整過程的出現以及失衡狀況穩步改善,美元匯率突然暴跌的風險將降低。全球將處於更佳狀態。
您已閱讀26%(453字),剩餘74%(12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