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已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重創,不幸的是,這場衰退在好轉之前,還會變得更糟。在各國政府繼續考慮對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實施多少限制之際,我們看待本次衰退造成的財富縮水,不應脫離過去30年巨大財富創造和生活改善的大背景。金融和其它改革不得危及這些致富的源泉。
看看有關1980年以來世界經濟表現的非凡統計數據吧。從1980年到2007年,世界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約145%,即每年平均成長約3.4%。所謂的「資本主義貪婪」激發著商人和雄心勃勃的打工者,幫助數億人擺脫赤貧。中國和印度在推行市場化改革(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印度在1991年)後,人民收入大幅上升,印證了資本主義在財富創造中的角色。按不同年齡段的預期壽命來衡量,全球健康水準也快速提高,尤其是在較低收入國家。
當然,總結資本主義的表現,必須既包括本次衰退和其它衰退,也包括繁榮的幾十年。即使將本次衰退完全歸咎於資本主義(它確實應該承擔相當大部分的指責),衰退造成的損失與先前數十年的偉大成就相比,也算不上什麼。比如,假定本次衰退變成蕭條,按悲觀假設,世界GDP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下降10%。那麼世界GDP從1980年至2010年的淨成長將達到120%,即在30年期間平均每年成長約2.7%。即便同期世界人口每年成長約1.6%,這也使實際人均收入上升近40%。
您已閱讀20%(573字),剩餘80%(23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