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90年前的1919年3月,正面對另一場經濟危機的弗拉迪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論述了當代資本主義所遭遇的困境。然而,他卻不情願地寫下了這句結語:「那種認爲資本主義無法擺脫當前危機的想法是錯誤的。」事實證明,與列寧所持的某些觀點不同,他的這個預期是相當正確的。儘管美國和歐洲市場在上世紀20年代遇到了更多問題,隨後是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可在二戰結束後的漫長時間裏,市場經濟迸發出異乎尋常的活力,令全球經濟在過去60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擴張。但好景已不再,至少眼下是如此。去年秋季在美國突然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加劇,儘管政府承諾動用規模空前的公共資金,其阻止危機的努力卻幾乎絲毫未見成功。
人們目前產生的最強烈疑問,與其說是資本主義的終結,不如說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變革的必要性。今年1月在巴黎舉行的「新世界、新資本主義」研討會上,以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爲首的人士展開了激烈討論,而「新、老資本主義」概念的提出,在其中發揮了催化的作用。
這場危機無論今天看起來有多麼難以戰勝,也終有一天會成爲過去,但有關未來經濟體系的問題將繼續存在。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打著鮮明的資本主義旗號的「新資本主義」,而不是一個脫胎於務實選擇的各種體制和可據理力爭的價值觀的非單一經濟制度嗎?我們是該尋找一個新資本主義,還是該尋找一個無需引入特殊的資本主義形式的——借用巴黎會議提供的另一個詞——「新世界」?這不僅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問題,我認爲,這也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事實上在18世紀提出的問題,在他提出對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開創性分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