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農村當成「洩洪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工業品下鄉了,大學生下鄉了,再加上數千萬在城裏找不到工作的返程農民工,這些景象在告訴人們,中國農村正成爲本輪經濟危機的「洩洪區」。

每次去縣鎮鄉村行走,總會問當地人一個問題:「你們到底需要什麼東西下鄉?」我聽到的回答大同小異,在這篇短文中,我把答案放到最後一節揭曉。

最近,很多東西在下鄉。一類是商品,二類是人。

商品是工業品。在財政部、商務部的規劃下,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製造商紛紛跑到鄉間促銷,政府按銷售價格的13%給予補貼,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 負擔80%、省級財政負擔20%。工業品下鄉的成效如何,現在還不好說,不過它聽上去很象是爲城裏的工廠企業在解困,所以出了不少的糾紛,譬如列入下鄉名單的都是大企業、國營企業云云。

您已閱讀16%(246字),剩餘84%(13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公司觀察

中國企業是是非非、磕磕絆絆、浮浮沉沉。 作者吳曉波,1968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公司研究,其著作《大敗局》被評爲「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被評爲「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