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約瑟難題」到「胡潤問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英國人胡潤即將公佈他的第十個中國「百富榜」,此次進榜的富豪將達1000個。當代中國富翁怎樣積累起自己的財富?他們是一羣怎樣的人?這是一項迷人的探祕工作。

說到胡潤,我常常會想起另外一個「四肢發達、長得十分英俊」的英國人。

1942年11月,李約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從倫敦出發,過了四個月,才由昆明輾轉抵達重慶。他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從1943年到1946年,李約瑟以「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的身份,先後做了十一次的長途考察,路程長達3萬里左右。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提出了一個日後十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Needham’s Grand Question)。

據李約瑟的觀察,16世紀之前的中國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中國人在公元868年印刷出了第一本表明出版日期的圖書,在公元1088年,發明了「磁力導向」的指南針,在公元1161年發明了能夠拋出炸彈的投石機,可是爲何在日後停滯不前,居然成了一個倍受欺辱的衰老帝國?這個「難題」改變了李約瑟的此後人生,他從一個生化學家成爲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科學史專家,他在1954年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到去世前的1995年共出版了十七卷。在西方的學術世界,他與美國人費正清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兩座讓人仰止的高峯。

您已閱讀14%(467字),剩餘86%(29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