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能倒向保護主義(下)

迄今,歐洲各國至少在表面上堅持遵守競爭規則,捨棄保護主義。但是,這個問題最終很可能還是要取決於世界其它地區的行動,尤其是美國。

這種政治考驗可能在國家和歐洲層面上都能感覺到。金融保護主義正在導致國家對其它行業的援助,因爲歐洲各國政府意識到,公衆希望他們不僅是在救助銀行。就連崇尚自由市場的北歐也參與了進來——瑞典爲它的汽車業設計了一個救助方案。像歐洲範圍內的許多救助一樣,該方案側重於本國的優先任務,貸款和擔保提供的資金都被用在了瑞典國內。

法國:干預有助於阻止保護主義

類似地,作爲對60億歐元救助的回報,法國政府正在要求汽車製造商承諾不會將工作或生產轉移到國外。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奇(Nicolas Sarkozy)認爲,政府在經濟嚴重衰退期間實施明智的干預,將有助於促進對全球化的支持,並阻止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這解釋了法國政府的一系列行動,比如,建立自己的主權財富基金(SWF)、購買一家造船廠的股份,以及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的客戶提供擔保。

義大利「有管理的全球化」方式,遵循了類似的路線,並且解釋了爲何該國一直把總是虧損的義大利航空公司(Alitalia)攥在手中,而讓利比亞收購政府控股的石油公司——埃尼(Eni) 10%的股份。作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德國努力避免被視作保護主義者,即使其支持銀行及援助工業的一些舉動,已相當接近這個念頭。

您已閱讀30%(523字),剩餘70%(11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