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爲什麼馬克•呂特會成爲北約的完美領導者?

荷蘭首相可以調和北約聯盟中各種利益衝突,他是下一任北約祕書長的最佳人選。

現在,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仍然可以在海牙的日常中被看到,不論是自己動手清理潑灑的咖啡,每週在一所主要是移民學生的高中教授社會學課,還是駕駛著他那輛買於2009年的破舊薩博車四處閒逛。但進入今年春天,他可能將面臨一個更爲重大的職責。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支持他繼任延斯•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成爲北約的下一任祕書長。面臨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以及可能再次當選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帶來的雙重威脅,呂特將如何領導這個可能遭受同時攻擊的軍事聯盟呢?我向他的幾位荷蘭密友提出了這個問題。

呂特幾乎對外交事務沒有興趣就進入了政界。他的導師、長期擔任英國電信(BT)執行長的本•韋華恩(Ben Verwaayen)敦促他參加慕尼黑、達佛斯和阿斯彭的會議,以便更好地瞭解世界。呂特更偏愛國內的細節問題。然而,在擔任荷蘭首相14年後,他已經超越了荷蘭日常的談判,這些談判涉及如何在競爭的利益集團之間分配小額預算削減或額外收入。他現在發現更宏大的世界更令人著迷。儘管如此,不要試圖去揭示他的世界觀。呂特喜歡引用已故的西德總理赫爾穆特•史密特(Helmut Schmidt)的話:「有幻想(visions)的人應該去看醫生。」( "vision" 在這裏具有雙重意義,既可以理解爲對未來的遠大規劃,也可指不切實際的幻想或幻覺。)

荷蘭首相是主席,而不是一個有遠見的領袖。呂特的職責是帶領不同的聯盟達成共識。他將這項技能帶到了北約。儘管名義上是中右翼,呂特實際上並沒有可辨識的政治信仰,他能夠愉快地與左翼以及極右翼領導人海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合作。直到威爾德斯在2012年證明自己是一個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導致呂特的首個聯合政府瓦解,他才與威爾德斯斷絕關係。即便如此,呂特在海牙仍然熱情地與他打招呼。

您已閱讀40%(799字),剩餘60%(11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