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記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中國學生在巴黎抗議迪奧演示了什麼?
陳振鐸:旅法學生抗議迪奧不公開致謝就「文化挪用」中國傳統馬面裙設計元素。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這場抗議「牆外開花牆內香」?
2022年7月29日
陸銘「入海」,大都市主義comédie上場
陳振鐸:大國真的一定要大城嗎?大城市真的「一」定乾坤、「一」統天下,主宰所有中國人未來的生活空間命運了嗎?
2020年8月27日
中國地名問題和出路
陳振鐸:在中國,「地名」這項相當於空間身份證的工作,長期被忽視,導致治理缺乏一種系統和現代化的思維。
2019年6月27日
北京南:今天的「低端人口」和1995年冬的浙江人
陳振鐸:因各種複雜關係,他們變成了從事低端產業的人,被「以業控人」,並又在運動式整治中被「以業驅人」。
2017年11月27日
中國應建設什麼樣的嬰幼兒童照護體系?
陳振鐸:中國在國家層面遲遲未進行三歲以下兒童照護體系建設,導致家庭需求被各種非專業力量和資本控制。
2017年11月9日
浙大馮鋼事件中公共辯論爲何失範?
陳振鐸:浙大教授馮鋼四年前的一條微網誌再度引發風波。一場本可能深入展開的討論,爲何會偏離問題的出發點?
2017年10月31日
「鹿晗」粉絲狂熱與娛樂宗教化
陳振鐸:鹿晗是看得見的人,「鹿晗」則是摸不著的神,迷鹿晗的人在行動中實現了符號崇拜和信仰,完成了本由宗教完成的功能。
2017年10月10日
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問題是否會演變成全國性危機?
陳振鐸:浙江的新高考方案導致很多對物理有興趣的普通考生不敢選考物理。該方案若倉促推向全國,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危機?
2017年9月30日
巴塞隆納恐襲帶來的思考
過去的一週,又一座遊人如織的歐洲名城遭到了恐怖襲擊,近幾年,這樣的情形已經讓人見慣不驚。這次恐襲給了我們怎樣的教訓?我們要怎樣才能杜絕此類隱患?
2017年8月24日
2017年8月23日
在年輕人中「失寵」的Facebook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路,Facebook正在面臨著網路新貴Snapchat的威脅。願意在Facebook上花費時間的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少,而Snapchat則成了他們的新寵。面對年輕用戶流失的局面,Facebook還能風光下去嗎?Snapchat是否會取代它的地位?
2017年8月22日
中國對美國進口血漿的需求日益成長
中國是肝病大國,世衛組織的數據表明每13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受到慢性肝炎的困擾。但受到上世紀河南愛滋病事件、以及種種市井流言的影響,很少有人願意獻血。血漿的缺乏爲肝病的治療帶來了困擾。
2017年8月23日
中央美院葛宇路挑戰了什麼?
陳振鐸:當下太需要葛宇路這樣的藝術家,爲公共生活提供有趣創意並引發討論,中央美院應爲產生這樣的學生而自豪。
2017年7月30日
中山大學撤銷專業風波折射的高教問題
陳振鐸:集改革者、攪局者、強硬官僚等身份於一體的理工思維校長的「改革」,挑起的爭議是整個大學改革矛盾的縮影。
2017年5月12日
巴黎書展:中國在哪裏?
陳振鐸:巴黎書展是繼法蘭克福書展之後的歐洲第二大書展。我很好奇,歐洲的圖書市場對中國是什麼認知現狀。
2017年5月5日
《端》動盪: 「我們」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媒體?
陳振鐸:媒體更應該是平權、互相尊重與包容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我們」的聚合體,而不單是「反對主義」的聚合。
2017年4月14日
法媒指責中方三股勢力意欲何爲?
陳振鐸:中方應提高對法國警察射殺中國公民事件的重視,認識到局勢複雜化可能對中法關係帶來的後果,以對中國公民負責的態度,加快推動查明真相。
2017年4月1日
法國警察射殺中國公民事件背後的問題
陳振鐸:法國警方對中國公民選擇性執法,但對中國公僑民被傷害不作爲的事件近年不時出現,法國爲何如此對待中國人?
2017年3月28日
博洛尼亞:義大利人、猶太人和溫州人
陳振鐸:溫州人在義大利的軌跡和博洛尼亞的猶太人相似,通過手工業起步,走上輕工製造業和貿易,積累財富。
2017年3月28日
我在地方三本學院如何「做教育」?
陳振鐸:體制堅硬,時局艱難,我倒願意在夾縫中找機會。四年多的實驗,我在剛性教育體制和學生自由培養之間找到了平衡。
2017年2月25日
一對在柬埔寨辦學的老夫婦何以感動法國?
陳振鐸:紀錄片《點石成金》講述一對法國夫婦在柬埔寨的人道探索與行動史,收穫《放牛班的春天》在法上映時的效果。
2017年1月2日
中國能否借新亞吉鐵路翻轉在非形象?
陳振鐸:中國是要推動非洲進步,還是隻爲賺錢或輸出過剩產能,這決定了中國在非洲獲得的聲譽與地位的不同。
2016年10月9日
法國治安爲何差到華人上街遊行?
陳振鐸:8月9日法國華人張朝林遭遇暴力搶劫,不治身亡,最終引發8月21日近兩千華人舉行「反暴力、要安全」遊行。
2016年9月2日
後吳建民時代兩岸在法國的外交較量
陳振鐸:大陸在法外交要趕上與臺灣的差距,用吳建民說的講人性、交朋友、互相尊重的方式,入鄉隨俗,遠遠比強勢有價值。
2016年7月1日
高考招生:資源稀缺下如何儘量公平?
陳振鐸:教育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公平在任何一個時代和國家都會存在。制定政策、分配資源的公共部門,能否讓公民看到消除這種不公平的努力,緩解各種潛在的社會不公心理,是儘量防止引起大範圍衝突的關鍵。
2016年5月20日
去法國安全嗎?
陳振鐸:法國警察似乎對中國移民有選擇性地執法,對日常偷盜和搶劫行動緩慢,在外國移民居留手續辦理中普遍存在官僚行爲,均已成爲日積月累、積重難返的問題。
2016年4月23日
中國漁船遇襲暴露遠洋捕魚問題
陳振鐸:「魯煙遠漁010」被阿根廷海岸警衛隊擊沉暴露出中國遠洋捕魚存在的問題。政府若任由這個問題發展,不建立更系統、科學、嚴格、獨立的監管政策,則既會危及中國漁民的生命安全,也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和海外利益。
2016年3月18日
一位大陸青年的「臺灣記憶」
陳振鐸:臺灣於我而言保留了心理的、文化的故土與源泉。我雖未去過臺灣,但對臺灣的感情卻一直相伴相隨,從來沒有疏離。它從哪裏來,向何方去?藉着千禧年開始的對於臺灣的碎片記憶,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2016年1月29日
中國在輸掉國際反恐輿論戰嗎?
FT中文網撰稿人陳振鐸:中國外交部最近確認,法國《新觀察家》駐京記者郭玉的新聞採訪許可不再獲准延期。此事爲何會成爲中西意識形態戰的政治事件?
2015年12月28日
「死磕派」有無第三條道路?
FT中文網撰稿人陳振鐸:除極少數英雄外,大多數是普通人。中國是要繼續建構一種類似於美式社會運動的方式去推動社會進步,還是再審慎些,看看有無第三條道路?
2015年12月22日
關於《邊城記》
作者陳振鐸(Zhenduo CHEN),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社會學博士生,法國中歐城市學會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爲中國新安江水庫移民、中歐穆斯林移民、城市街區。邊,邊城的邊、邊緣的邊、邊際的邊,專欄嘗試從「邊」的視野,在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內外,以日常生活的敘事與分析,觀察與記錄中國與歐洲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