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立宇文章檔案

樂尚街
唐卡:價值的邏輯

盛立宇:唐卡兼具藝術品和宗教法物的雙重屬性,市場價格極其不透明。西藏唐卡一線大師的親筆作品不過觸及百萬門檻,應該說市場價值被低估了。
2016年3月11日

樂尚街
中國攝影市場吸引歐美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今年的Photo SH攝影藝博會成交明顯比去年活躍。儘管抱著開拓新市場的目的來,對成交無期望,不少歐美畫廊都表示有驚喜。
2015年9月17日

樂尚街
中國出現「藝術贊助人」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創立K11藝術基金會的鄭志剛是當下被談論最多的藝術贊助人。他本人並不喜歡這個稱號,覺得「贊助」一詞太狹隘。
2014年6月26日

樂尚街
聽伍迪•艾倫吹單簧管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90年代末開始,伍迪•艾倫的樂隊每週一晚在紐約上東區的Carlyle酒店演出,成爲城中最有名的爵士夜場之一。
2014年1月10日

中國私人美術館興起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民營身份讓這些美術館難以享受政策優惠,甚至連文化產業都算不上。生存,成爲中國私立美術館的普遍難題。
2013年12月19日

佳士得
佳士得在中國還需試錯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中國藏家對佳士得的當代藝術並不感冒,而是對翡翠彌勒佛擺件熱情頗高。相比成交金額,佳士得首拍的戰略意義更大。
2013年10月10日

與FT共進午餐:劉香成

他是獲得普利策現場新聞攝影獎的唯一華人,他記錄了蘇聯帝國的最後時刻、毛澤東以後的中國、默多克新聞集團在中國的曲折等等歷史事件。
2013年8月2日

威尼斯的中國夢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吸引了超過300位中國藝術家,大大超過往屆,有「佔領威尼斯」之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當代藝術上了新的高度。「中國平行展」引起大量爭議,罵聲不斷。參展藝術家們也發現,威尼斯並不是藝術的應許之地。「神聖光環」正在退去。
2013年7月3日

王春辰:藝術「存乎一念間」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正式開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王春辰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說,這次中國館主題爲「變位」,意在闡釋藝術思維的轉換,尤其是生活到藝術的跨越。
2013年6月2日

投資
不炒股的投資專家:十問約翰•奧瑟茲

作爲FT投資編輯及專欄作家,奧瑟茲操刀「長線視點」,並曾任「Lex」專欄全球主管。FT中文網問他,自己的投資應該做的不錯?他的回答讓人意外。
2013年4月1日

生意
司機魏師傅的生意經

FT中文網編輯盛立宇:瀘州司機魏師傅問我,一個家庭,在瀘州掙八九千是不是跟北京掙一萬五差不多?我說,還是瀘州的八九千多。
2012年12月12日

投行
包凡:金融業生態正在變化

從操縱利率到涉嫌洗錢,全球金融業最近頻現醜聞。後危機時代的金融業生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將會如何影響中國?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在專訪中分享了他的看法。
2012年9月9日

國企
陳九霖:國企老闆不好當

陳九霖的央企生涯歷經大跌宕。他曾帶領中國航油(新加坡)扭虧爲盈,也是首個因內幕交易罪而在國外獲刑的央企高階主管。他在與FT中文網的專訪中,談及「國企情結」。
2012年9月6日

佩蒂斯:中國尚不具開放資本帳戶條件

北京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邁克爾•佩蒂斯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稱,在中國利率和匯率機制尚未市場化之前,中國不應開放資本帳戶,他認爲這一改革進程需要10至20年。
2012年5月31日

美聯準
人人都罵伯南克

FT中文網編輯盛立宇:伯南克近日成爲一場論戰的主角,卻是兩邊不討好——諾獎得主克魯格曼指責他掌管的美聯準救市不力,共和黨議員保羅則說美聯準已經印錢太多。
2012年5月13日

國開證券黎維彬:地方債最怕沒有約束

國開證券總裁黎維彬認爲,中國地方債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但最擔心的是地方債沒有約束。目前的癥結在於,銀行沒有把城投公司作爲企業來看待。
2011年12月8日

胡祖六:歐債危機是中國的機會

前高盛大中華區主席、投資人胡祖六認爲,救歐洲並不是無償援助。如果援救方案設計得當,中國完全可以名利雙收,再次向世界輸出軟實力。
2011年12月2日

WEF
夏季達佛斯採訪側記

FT中文網編輯盛立宇:世界領袖們多了,也要發生領袖通膨,最後一天看到CEO們,都懶得上去換名片。但達佛斯終究還是個精英俱樂部。
2011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