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組文章檔案

周其仁:中國通膨溯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教授追溯中國通膨成因,認爲央行爲保人民幣匯率穩定而以基礎貨幣干預外匯是重要原因,並認爲最終出路是財政解決。
2011年6月10日

夏斌:市場糾結與出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參加FT中文網青島金融國際高峯論壇時,列舉了中國經濟一系列讓人「糾結」的矛盾和困境。他對短期內的宏觀調控,提出了七點建議。
2011年6月10日

中國民營經濟:喜憂參半的未來

在各種制度性障礙暫時難以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迴歸本真的市場精神,一絲不苟地提供產品和服務,爭取消費者的認可與悅納,是民企在一個不公平的競技場上發揮自身高效優勢、戰勝對手的最佳路徑。
2010年11月18日

中國民企能否「點綠成金」?

參加高峯論壇「智慧民企:小巨人 綠巨人」圓桌討論的嘉賓認爲:節能正成爲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卓越的重要指標。而對於中國企業,要求更高,因爲市場還要求你物美價廉。
2010年11月12日

保育鈞:「彈簧門」透支政府信用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在參加高峯論壇時說:當年民營煤礦是招商引資請來的,現在用行政權力對民營企業進行重組。這種做法嚴重透支了政府信用。
2010年11月12日

中國市場中的「連鎖」力量

參加高峯論壇「可以複製的財富:朝氣蓬勃的連鎖業」圓桌討論的嘉賓們從中國經濟成長前景、消費文化和社會變遷的角度,前瞻了連鎖業在中國的發展勢頭。
2010年11月12日

張力奮:中國民企在「光棍節」的反思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在FT中文網年度高峯論壇上說,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過去幾年中有些孤單,有一點無所依託,有一種「單身」的孤獨感。
2010年11月12日

陳富國:「微環境創新」時代到來

INTERBRAND中國區CEO陳富國在參加「中國創造的靈魂是什麼」圓桌討論時說,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之外,企業還要兼顧消費者體驗創新和「微環境」創新。
2010年11月12日

周忻:創新需要「自我顛覆」

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在參加本屆高峯論壇時說,目前很多企業家都在講創新,並加上了許多漂亮的名目,但創新需要「自我顛覆」,而這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2010年11月12日

吉利
李書福:企業家的核心使命是創新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FT中文網年度高峯論壇上作有關創新的主題演講時說,吉利的壯大與收購沃爾沃,都受到創新的驅動。在談到沃爾沃的未來時他說,吉利的任務是「放虎歸山」。
2010年11月12日

沃爾夫:中國國企和民企的博弈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高峯論壇上表示,中國民企的未來10年並不像大家想像那樣樂觀,在一些領域它們會式微甚至退出。
2010年11月12日

梁信軍:未來10年民企光明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中國民企領軍人物之一梁信軍在FT中文網2010年度高峯論壇上說:「世界上有哪個政府會愚蠢到拿自己稅收的76%開玩笑?」
2010年11月12日

「不抱怨」的中國民企

「把樂觀留給企業家,把悲觀留給公共知識分子,讓樂觀者前行,讓悲觀者鞭策政府推進前行,」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這樣描述未來十年中國民企的未來。
2010年11月12日

葉東:民企的準確翻譯是什麼?

青雲創投創辦人及總裁葉東在參加高峯論壇是說,「民企」這個詞之所以難翻,是因爲它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在投資領域,民營企業基本等同於未上市的企業。
2010年11月12日

沃爾夫:中國經濟面臨六大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參加FT中文網年度高峯論壇時預測,中國有潛力將經濟增速延續20年,到2030年人均GDP有望達到美國的50%-60%,但前提是必須處理好目前面臨的六大風險。
201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