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風險投資的人有很多行規,比如第一個標準就是不投國有企業,永遠是投民企,」青雲創投創辦人及總裁葉東在參加高峯論壇時這麼說。
他說,國有企業的規模大,資金需求也很大,雖然回報比較穩定,但已經駛離了爆發性成長的階段。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來自於民企。「參與國企的話,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甚至可能比銀行利率更高一些,而且很保險。但是追求穩定的回報並不是創投的目標。」
葉東詼諧地問:「大家知道,民企的英文翻譯是什麼?」比如,公共部門是 public sector,私人部門是 private sector,國有企業 state-owned companies 私有企業 private companies。而民企的準確翻譯是什麼?翻譯之所以糾結,是因爲「民企」是一個有中國特色辭彙,民企是和國企對應的,而國外並沒有民企的概念。
您已閱讀40%(361字),剩餘60%(5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