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喆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關稅
關注
中美之間,沒那麼容易判斷輸贏
萬喆:中美之間的這場較量並未真正終結,而是走向了一個更加深沉、更加戰略性的階段。這不是一個開始的結束,也不是一個結束的開始,而是一場全球秩序重塑中的深水迴響。
5月27日
中美之間,沒那麼容易判斷輸贏
萬喆:中美之間的這場較量並未真正終結,而是走向了一個更加深沉、更加戰略性的階段。這不是一個開始的結束,也不是一個結束的開始,而是一場全球秩序重塑中的深水迴響。
5月27日
川普
關注
關稅之外:川普的全球秩序重塑邏輯
2025年,川普再度執政,其關稅政策迅速成爲全球焦點。關稅加徵不僅打破了傳統貿易政策的技術邊界,也對映出川普政府對全球經濟秩序的重新定位
4月14日
中國社會
關注
丁真、楊超越、普通人
萬喆:普通人和普通人,並不是一樣的普通人。做一個精英眼中的普通人,好像很容易,但做一個普通的普通人,談何容易。
2020年12月10日
中國經濟
關注
處長「治國」還是「處長」誤國?
萬喆:「處長治國」是個官僚機制的「老問題」,行政權力太大,處長甜頭就大。對「處長治國」的質疑,其實是對行政權力過於傲慢的質疑。
2019年2月28日
疫苗
關注
疫苗問題背後的「雙軌制」
萬喆:從疫苗廠家就可看到,這終究是一個行政與市場關係不清,帶來政企關係不清的隱形壟斷問題。
2018年7月25日
中美關係
關注
中美貿易談判:忍痛易,忍癢難
萬喆: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們的最大益處,就是在最近許多年裏,又一次給了我們「痛」感。是關於「國家安全」的「刺痛」,是關於「智慧財產」和製造業升級的「灼痛」,是關於晶片制裁的「撕裂痛」。
2018年5月22日
酒
關注
最嚴禁酒令的背後
萬喆:飲酒誤事當然是壞事,但酒之「惡」有時並非起源於酒。古今中外,關於「酒當不當禁」的討論均長期存在。
2017年11月7日
醫改
關注
從榆林孕婦事件看中國醫改歧路
萬喆:機制的設計需要獎懲得宜,打著甩鍋的主意,從解決表面文章出發,不是真的改革,也肯定無法獲得成功。
2017年9月11日
2017中國兩會
關注
兩會釋疑:中國在摸索自身特色的經濟改革模式?
萬喆:面對難啃的骨頭,結果後效需長期觀察。政府強力主導下的市場化改革,能否成爲一種新的「中國模式」?
2017年3月8日
2017全球展望
關注
2017:防止「進」的冒失,也要防止「穩」的超調
萬喆:「穩」和「進」已成爲一體兩面,只有穩中求進,同時進中求穩,方能在無限動態的新常態中實現穩態。
2017年1月8日
諾貝兒經濟學獎
關注
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和計程車
萬喆:從科斯到哈特,經歷了經濟學理論的許多爭論與變革。當人們在確定中摸索,發現不確定纔是真正的科學。
2016年10月18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債務:問對的問題,看真的危機
萬喆:債務會不會引發信用危機?會不會引發效率危機? 債務預期隱含危機,危機可能不在表面,而在結構深處。
2016年8月3日
高考
關注
高考:錄取率越「平衡」越失衡
萬喆: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教育資源配置非均衡會惡化階層差距,加劇不平等。什麼造成了不均衡?是招生制度?是教育基礎?還是招生制度與教育基礎的脫節?
2016年6月12日
權威人士
關注
「權威人士」的苦心:唯有改革不能辜負?
萬喆:對「權威人士」訪談,也許在用「顯微鏡」進行微觀分析後,再用「望遠鏡」進行宏觀測評,才更能瞭解事件的核心意圖,作出最爲精準的預判。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