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與中國

谷歌
谷歌證實「蜻蜓計劃」存在

但該公司首席私隱官表示,谷歌距重返中國還很遙遠,而重返將以合乎其私隱和數據保護「價值觀」的方式進行。

分析:川普貿易戰給美國企業帶來風險

沃特斯:美國科技集團如果在中國不具有強大地位,還有沒有希望保持其全球地位?美中政治氣氛惡化,將如何影響它們在中國繼續紮根?

谷歌
谷歌擬在中國重新推出搜索引擎

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已加大在華投資的這家美國科技集團已制定計劃,推出一款將會嚴格審查搜索結果的本地移動搜尋app。

FT社評:中國的網路自由

谷歌指責中國政府幹擾了它在中國境內的電子郵件服務。這反映出中國政府對待網路的態度:既醉心於它的經濟潛力,又擔心它的政治後果。

谷歌:我們的中國營收還在成長

谷歌大中華區業務副總裁劉允在接受FT專訪時,首次談及將內地搜尋業務移至香港帶來的商業上的後果。他對在華業務表示樂觀,但拒絕透露此舉對市場份額的侵蝕。

谷歌
谷歌之「亂」

面對停止審查其中國搜索引擎所帶來的後果,谷歌表現得十分無助。一些分析師批評谷歌短視,但也有人認爲,谷歌在中國的問題只與網路攻擊有關,應區別於政府審查。

谷歌
中國網評人士:谷歌在耍「小聰明」

一些中國網路用戶認爲,谷歌此舉除了讓它自己(按其本身的道德標準衡量)形象良好之外,並未起到其它任何作用。

谷歌
分析:谷歌在華的「中國化」軌跡

在推出Google.cn後的四年中,谷歌研發和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本地受衆和客戶的產品與服務,在中國搜尋廣告收入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已大幅攀升。

谷歌
Lex專欄:谷歌在中國進退兩難?

谷歌本週二威脅要把自己與中國政府的糾紛告到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舉動可能是鹵莽和事與願違的,但該公司管理層也許認爲,既然走到這一步,就不必回頭了。

說三道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谷歌事件最終還是「政治化」了。我支持資訊流通,但也並非不能理解中國政府的管制理由。我曾幻想谷歌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谷歌
谷歌與百度之別

網路技術評論人霍炬:谷歌和百度的付費廣告模式可以打個比方。如果把網路比作高速公路,谷歌是在路邊豎起廣告牌,而百度則是開設收費站。

中國社會進步非一朝一夕之事

讀者zy2000ln:谷歌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與進步,讓我們從很多沒有過的視角欣賞和體驗這個世界。網路在幫助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但是無論如何,這也需要時間。

谷歌
中國沒有虛張聲勢

讀者Jonathan Fenby: 在審查的問題上,中國並不打算就其能力哄騙任何人,因爲歷史紀錄已經清楚無疑地顯示了它的這種能力。

谷歌
不是頭條的大新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谷歌考慮停止其中國運營——這是一個絕對足夠列入所有中國門戶網站首頁前三條的爆炸性新聞,但沒有。

谷歌
FT社評:谷歌的選擇

如果谷歌能夠堅持自己的聲明,縱使被逐出中國,此舉仍然意義重大。與中國審查機構合作,是導致Google健康形象受損的主要因素。

谷歌
中國政府要求網路媒體「自律」

聲明被視作對谷歌威脅撤出中國的首度回應

谷歌
「後谷歌時代」的中國區域網?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笨狸:一場意識層面的「清潔」交鋒即將來臨,企圖脫離國家管制巨擘必將倒下。

谷歌
Google-Bye

知名博主和菜頭:Alexa世界排名前三名的站點中,YouTube和Facebook在中國早已無法訪問,現在可能會加上谷歌。是不是它們全都做錯了?

谷歌
分析:受挫外企反思在華立場

谷歌威脅退出中國市場,是在華外企挫折感日益嚴重的一個極端例子。許多外企開始重估其在中國市場環境中的承受力。

谷歌
谷歌決定引起各方不同反應

在谷歌作出不再繼續審查在華搜索結果的決定之後,許多中國網民在谷歌中國位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的辦公樓外面送上了鮮花和花圈。美國政府對谷歌的決定表示歡迎,但其它美國高科技公司則立即與谷歌關閉在華業務的威脅撇清關係。

谷歌
「谷歌可向世貿組織申訴中國歧視」

一些西方律師稱,谷歌和美國政府可以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指中國違反了它在《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承諾,歧視谷歌這樣的國外服務。但現在的問題是,美方是否想對中國提起又一宗訴訟,從而加劇雙方貿易關係的緊張?

谷歌
「我們將退化到網路石器時代」

谷歌退出中國的威脅加深了中國網民的憂慮。一位著名網路評論人士稱,有人要將中國的網路變成一個「國內網」,中國將因谷歌退出而「退化到網路石器時代」。

谷歌
谷歌真要成爲「古歌」?

Lex專欄:鑑於谷歌向來是一家喜歡戲劇化的公司,它把退出中國的威脅包裝爲原則性立場的努力,並不令人信服。該搜尋巨擘不太可能輕易放棄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