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380年前,明朝爲何滅亡

徐瑾:帝國興衰有時,文明季候纔是大趨勢。如崇禎君臣應對得法,明朝也許不會亡於1644年;但當明朝選定了戰略區位,帝國的衰敗不過早晚。

用「閉關鎖國」評價明清兩朝恰如其分

鄧聿文:明清統治者既自大又封閉的心態無疑通過政策的實施會傳染給民衆,導致整個社會心態和精神的閉關鎖國。

評中國歷史研究院「閉關鎖國」文章風波:不必庸人自擾

梅新育:經過40多年發展,明清閉關鎖國論在國內外學界中遭到越來越廣泛的質疑,在社會大眾中也日益廣爲人知,表明中國的歷史研究進步很大。

歷史
大英博物館聚焦中國明朝

今年9月18日至明年元月,大英博物館推出《明:盛世皇朝50年》展覽,聚焦明初中國最輝煌的歷史時期。展覽籌備了5年,有十件精品來自中國。

鄭和
遙想鄭和當年

天則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軍:當國外學者細數鄭和下西洋對西方的影響和貢獻時,中國人也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明朝的中國在達到綜合實力的頂峯後逐步衰落。

歷史
1587:帝國的黃昏

中國內地撰稿人陳飛翔: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將大明帝國必然衰敗的機理剖析在世人面前,今天讀來,也有某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