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

兩會觀察:中國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綠色轉型

在內外壓力下,中國地方政府擁抱人工智慧,推進碳足跡體系建設以強化綠色轉型。但相比這些供給側措施,綠色消費亟需更具體的推進舉措。

公正轉型:中國低碳進程中缺失的討論

賈鶴鵬、潘野蘅:山西在省級「兩會」上提出公正轉型的目標,表示要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正確處理社會問題,這一表態具有重要意義。

製造業
面向能源轉型,東莞的產業轉型可有良方?

康寧:除了能源轉型,產業結構升級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路徑。政策將引發行業變革,日漸滲透進毛細血管般的社會系統,改變著普通人的前途命運。

碳中和
中國碳中和承諾應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化

陳晗:既然中國已經決定逐步淘汰國內的高碳項目,「一帶一路」國家也應爲低碳發展做好準備。

螞蟻森林何以成功?

王晨:獲得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的「螞蟻森林」爲什麼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又是否具有可複製性?

FT社評:中國清潔技術發展可能帶來顛覆性影響

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世界清潔技術領域的領頭羊。而清潔技術的革命將改寫世界能源版圖。

最新數據折射中國低碳轉型複雜性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馮灝、白睿:2018年中國煤炭消費再次上漲,能源結構轉型的力度和持續性成爲關注焦點。

「一帶一路」發展綠色經濟的挑戰

傅京燕、梁海明:加嬌生態環保、生態文明建設是世界發展新潮流,也是「一帶一路」建設未來重點方向,但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綠色經濟挑戰很大。

法國成爲意料之外的氣候領袖

露朵: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讓地球再次偉大」,但其可信度將更多地取決於他如何有效應對國內低碳經濟轉型。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願景和現實之間

胡敏、李昂:城市的綠色低碳化一直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中國首批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試點顯現出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挽救地球的最後機會

哥倫比亞大學薩克斯:能否在未來30年將全球經濟的能源DNA從高碳轉爲低碳,關係到我們的生死存亡。紐約氣候峯會開啓的談判是我們做出改變的最後機會。

與中國合作發展低碳經濟

LSE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對於世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中國的榜樣力量將是巨大的。這可以帶給我們所有人一個更潔淨、更繁榮的低碳未來。

中國要在綠色競賽中領跑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外方組長康韋:中國認爲,若解除本國經濟成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依賴,則有望實現大幅減排,並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可持續的低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