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假如你去問一個普通美國人:「我們還需要自由貿易嗎?」或許他會說自由貿易「不公平」地搶走了很多美國工人的飯碗,損害了美國人的利益,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修正」。
普通美國人這麼看不奇怪,畢竟隨著海量國外商品,尤其是中國商品的湧入,美國相關行業受到了極大地衝擊,這些行業的工人也隨之失業。失業帶來了收入下滑和社區衰敗,這些地方充滿了憤怒、悲觀與失望的情緒。
然而,自由貿易之所以在漫長的歷史中被無數人所推崇自有其理由。自由貿易被人們所推崇,甚至頌揚的根本理由就在於其會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多的產出,由此增加民衆的財富。那麼自由貿易爲什麼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呢?這就引出了經濟學上的兩個重要的概念,一是分工,二是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分工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將生產過程分解爲許多個單獨的環節,交給不同的生產方去生產。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很早就發現,分工可以大幅地提高生產效率,令產出成倍的成長。國與國之間也可以實現分工,你來提供原材料,他來生產,最後賣給所有人。
您已閱讀13%(454字),剩餘87%(3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