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汽車業

除了智駕安全,小米汽車需要反思什麼?

肖波:面對智慧駕駛安全和過度行銷的質疑,小米汽車應該深刻反思補足自身的技術短板,製造出安全可靠的原創產品,重新獲得用戶信任。

3月29日的小米SU7事故至今已經有3周時間,和通常情況下網路話題很難超過1周相比,這次事故引發了中國汽車行業乃至社會對於智慧駕駛和電動車安全的深刻反思。

工信部相關會議也強調,汽車企業在智慧駕駛方面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要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準。

「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也將於2026年7月1日實施,全面提升智慧電動車的安全標準。

您已閱讀9%(200字),剩餘91%(20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