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緬甸,人們首先想到「詐騙」這個詞,是因爲有關緬甸電信詐騙園區的新聞,頻頻出現,儘管從事電信詐騙的多數並不是緬甸人。但除此之外,我們又對緬甸瞭解多少呢?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一場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校內藝術導覽,SMU收藏的大量緬甸藝術作品,引起了我對這個東南亞幾乎最落後、最混亂不堪的國度的興趣。那裏的人們到底過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人們又抱著怎樣的心態迎來國家民主化的轉型期?重回軍政府統治之下,輕嘗自由滋味的緬甸人還是原來那些緬甸人嗎?這些問題,可能需要研究緬甸政治的學者才能解答,但是,緬甸的藝術品也從側面給了我答案。這個被軍政府鐵腕統治的東南亞神祕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外人得以一窺。
二戰後,緬甸於1948年獨立,建立了議會民主制,但政局不穩。1962年,奈溫發動軍事政變後,緬甸便進入了軍政府統治時期,實行高度集權的緬甸式社會主義,經濟凋敝,社會發展停滯,緬甸逐漸淪爲世界上最貧窮和最封閉的國家之一。2010年底,緬甸在軍方主導下進行了選舉。2011年,軍方主導的文官政府開始執政,長期以來的管控逐步放鬆,也標誌着緬甸「政治轉型」的開始。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2015年贏得大選,2016年上臺執政,昂山素姬成爲國務資政。但軍方仍掌握國防、內政和邊境事務等關鍵權力。然而2021年初,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發動政變,這場民主改革實驗以悲劇性的方式戛然而止。
2011-2021,這十年就像是緬甸人民的一場夢,也像是軍政府鐵幕統治下的一道裂隙。對緬甸人民來說,夢醒時分,回望,也許還能看見裂隙裏燃燒的激情,而從緬甸流出的藝術作品就像是那些烈焰的化身。畢竟,燃燒過,就必有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