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汽車業

在歐中國車企的「韌勁」一面

張冬方:難道中國車企在歐洲只能靠接手歐洲品牌、以歐洲面孔出現纔有機會嗎?

中國車企2024年在歐洲市場的表現既沒有驚喜,也沒有驚嚇,算是平穩度過了反補貼稅造成動盪的一年。

史密特汽車研究(Schmidt Automtive Research)創辦人、歐洲汽車市場分析人士馬提亞斯•史密特(Matthias Schmidt)提供給我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含所有動力類型)在西歐市場(2004年擴大前的歐盟成員國、挪威、瑞士、冰島和英國,以下簡稱「西歐市場」)註冊量總計394600臺,佔整個西歐新車市場的3.4%,同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

按車企和汽車品牌來分,在2024年的西歐新乘用車市場,MG以約22萬的銷量和1.9%的市場份額,保持了其在歐中國汽車品牌的領軍者地位;居其次的是實現了約4.7萬輛交付量、市場份額爲0.4%的比亞迪;而吉利旗下(不包括沃爾沃)的衆品牌車型在歐洲共交付約6.5萬臺,佔比0.5%,其中極星貢獻了其中一半左右的銷量,市場份額爲0.3%。

您已閱讀16%(404字),剩餘84%(20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