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環球旅行家-與FT共遊香港

那些香港茶餐廳裏的難忘時光

茶餐廳在香港是一種標誌性的存在,在這裏能看到銀行家和藍領工人拼桌,而濃郁且質樸的風味,也在每一天慰勞著分秒必爭的城市生活。

香港自1997年迴歸以來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中英文化的交融已經植入了這個城市的基因。地方的認同感既不是英國式的也非中國式的,替代不了也抹除不掉,有著獨特的本地色彩。

說到香港的多元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就是被稱作「茶餐廳」的本地餐館。這些樸實無華的小館既供應從西方的舶來品,比如法式吐司就廣受歡迎,也有像鹹魚雞粒炒飯這種中式小喫,還有林林總總融合了中西元素、你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本地特色菜,比如隨處可見的火腿湯通粉。這些餐館還有一個特點是快節奏、只提供最基本的服務並且用餐環境熱鬧而嘈雜——這些是香港生活的典型特徵,畢竟是個分秒必爭的地方。

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最早於19世紀80年代從廣州傳入香港,是人們享用冰鎮飲品的地方,而冷飲的流行通常被歸因於西方外籍人士的湧入。茶餐廳是這種不斷成長的需求的產物,供應經濟實惠的菜品,可以說是專爲英國殖民統治者所享用的奢華菜餚的平替。在今天的茶餐廳,藍領工人會與銀行家、律師拼桌。茶餐廳供應的餐食已經具有像英式全餐在英國或者漢堡在美國一樣的意義:大眾的「安慰食品」。

您已閱讀18%(456字),剩餘82%(20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