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是一種心理作用,也叫心理壓力。
壓力的產生同時需要三種因素:環境的改變,改變的負面性,大腦的感知。環境改變是產生壓力的物質基礎,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改變。其中,在荒野中碰到的猛獸、在企業中碰到的挑剔的領導、在家庭中碰到的嚴厲的父母、在市場中碰到的價格的巨大波動,都屬於外部環境的刺激;而身體的疼痛和不適、對既有損失的遺憾和痛心、對將來風險的擔心和害怕,都屬於內部環境的因素。顯然,正面的環境變化讓人愉悅,而只有負面的環境變化纔可能產生壓力。
無論環境變化怎樣負面,只要資訊沒有觸及大腦,就不會對人產生壓力。一旦大腦接受到了這些負面資訊,會激發一系列負面的情緒,比如疼痛、悲傷、恐懼、憤怒,等等。這些都是大腦的感官反應,並不是壓力本身。負面資訊的另一個作用是改變了人對將來的預期,比如遇到猛獸可能在將來被喫掉,工作沒做好可能被將來被領導炒魷魚,考試成績不好可能將來被父母責罵,股票價格下跌可能將來被逼賣掉股票導致永久性損失。爲了避免這些都是將來可能發生的痛苦和損失,人們就有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壓力的演化基礎是讓人對負面的環境變化做出應對,用以改變未來的軌跡,減小或避免負面的影響。如果沒有壓力,人就只能聽天由命,沒有了能動性。
您已閱讀19%(514字),剩餘81%(21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