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城市

冬至前的漫遊和習俗

張璐詩:聖誕季的燈火,瑣碎的賬單,異鄉的習俗,還有帶著鄉情的味道和絮叨,共同交織組成了這個冬天的冷與暖。

冬至將至,「黑五」購物季的狂歡氣息也已褪去。我往南出發,以對抗北歐夜長晝短的頹。19世紀開業的蒙特卡洛大賭場與歌劇院門前廣場上,有一面明晃晃的透鏡,終日倒映著簇擁在廣場上的遊人。聖誕燈飾點亮後,愈加引蛾撲火。環繞摩納哥公國的斯配呂格(Spélugues)山岩上迷霧環繞,椰林、芭蕉、「天堂鳥」鶴望蘭,與打上了「薑餅人」圖案的大賭場同框,透鏡之中又何止是雙重現實。

「超現實」是冬季低迷時的一劑雞血。挨着蒙特卡洛賭場邊上有家1928年開業的「美國人酒吧」,一戰後,歐美爵士樂界名流扎堆到此登臺。今日店內仍是「了不起的蓋茲比」式的氛圍,窗外人造冬日景緻和車燈晃過,照亮了牆上的馬諦斯、達利、讓•科托克和艾迪特•皮雅芙留影。時空置換如同冷熱水交替的刺激,也好比一些藝術作品對人的衝擊,有時是逃避,有時是慰藉。冬天看音樂會看劇,「圍爐」之感令人變得更寬容一些。也因爲如此,每年進入12月後就會準備安排去看倫敦每年冬季的保留節目《胡桃夾子》。

柴可夫斯基根據德國作家霍夫曼和法國作家大仲馬作品而譜寫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於1892年在莫斯科首演,自1952年以來從沒有缺席過英國的冬季舞臺。今年的新制作有奧利維耶獎得主Arielle Smith參與編排,故事依然設於聖誕前夜,女主人公克拉拉與母親在魔術師的糖果店裏遇到了胡桃夾子玩偶。她們選擇了各式甘草糖果、牛軋糖和糖梅子帶回家,爲派對做準備。結果是克拉拉產生了一場神奇的「糖梅子幻覺」,從而引出一場大戰「鼠王」的冒險。鼠王、玩具兵與「糖果王國」傾巢而出,「花之圓舞曲」照舊帶回我的童年記憶,「糖梅仙子」衣裙上的香甜氣息,隨著旋轉的舞步甩向已進入過節狀態的觀衆。

您已閱讀32%(700字),剩餘68%(14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過路詩篇

張璐詩(Lucy Cheung),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職業音樂人,旅居北京、希臘多年。專注音樂產業、文藝思潮與美食文化,視野遍及全球。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