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房地產新政組合拳,能夠「四兩撥千斤」嗎?

夏春:即使沒有人口問題、三條紅線等這些問題,中國房地產市場也將迎來調整的時刻。經濟規律,無論起初看起來如何遙遠,終將有一天與我們面面相覷。

5月17日上週五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今年總額一兆,首批4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未來幾年還會連續發行,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二是房地產市場迎來了政府最強救市組合拳,也可以看成「三支箭」。第一支箭是首(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不低於20%(30%)降到不低於15%(25%);第二支箭是取消全國層面個人住房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實現房貸利率市場化,同時下調各期限品種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第三支箭是央行設立3000億元再貸款,可帶動商業銀行貸款5000億元,支持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對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進行「收購儲備」,作爲保障性住房。

政策出來前後就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爲房地產市場將迎來轉折點,因爲救市力度前所未有,5000億元貸款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扭轉房地產市場預期,提振信心,刺激成交。住房價格雖然不會大反彈,但應該可以企穩了。如果效果不明顯,未來政府還可以繼續出大招。

另外一派則認爲房地產新房庫存高達7.5億平方米,估值超過10兆元(《財新》最新第19期封面故事「再啓房地產「列舉了大量顆粒度更細的數據),5000億元貸款杯水車薪。所以即使「三支箭」可以減緩短期痛苦,但依靠降低首付比例,鼓勵家庭加槓桿刺激消費的方法,治標不治本,還是會帶來長期痛苦。

您已閱讀18%(557字),剩餘82%(26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