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上市,意味著小米依託北汽平臺打造自己的供應鏈的運營思路完全落地。整體來看,特斯拉、小米、蔚來、理想等衆多新勢力廠商採用的是儘可能外包的生產方式,外包企業散落在各個細分領域。與之對立的,是比亞迪的儘可能自己生產的方式。我們稱前者爲「大而散」的生產模式,後者爲「大而全」。
在所有面向最終用戶的公司,即2C的公司中,普遍存在「大而全」和「大而散」這兩種模式。「大而全」的企業,其特點是能自己生產的全部自己生產。「大而散」的企業,最典型也最成功的代表是蘋果。其特點是除了品牌之外,能外包的全部外包,甚至連研發這一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功能都部分地交給市場,甚至最後的總裝都在其他完全獨立的企業來完成。說的直白一點,「大而全」就是以一己之力打天下。「大而散」則是以整個市場之力打天下。
這兩種模式都有成功的企業。但在失敗的企業中,那些家喻戶曉的都是「大而全」的企業。比如飛利浦,奇異公司,諾基亞。但另一方面,採用「大而全」模式的比亞迪,也正是在這種模式的驅動下,纔有了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車霸主的實力。
您已閱讀6%(446字),剩餘94%(75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