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35歲之後的人生

一位好學生去大理:尋找一段把螺絲擰鬆的時光

張樂愚:李璨說,「逃」到大理,她需要面對來自親人的疑慮以及自己對於烏托邦的祛魅。但這段時光依然讓她感受到了「標準人生」之外的生命力。

近些年,旅居大理已經被認爲是一種試圖離開主流生活方式的選擇。原本不想再爲「去大理」做什麼添磚加瓦的事,因爲我相信,如果自己內心的聲音沒有清晰,任何頭腦構建出的「理想國」都很難成爲終極答案。

然而當跟李璨聊過之後,還是決定將她去大理的故事分享出來。

廣州、北京、深圳和上海,在漂過了國內所有的一線城市,李璨下定決心搬到大理。2023年過完年,她和自己兩位做「數字遊民」的好友在大理才村租了一個三室一廳,每個月800元的房租。相比於之前在一線城市六千多的住房成本,她發現原來人不需要賺多高的薪水也可以滿足好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

您已閱讀7%(259字),剩餘93%(35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樂於觀察

作者張樂愚,在社會規訓下成長,手握專業主義歷經12年的外企與網路職場生涯,見證行業週期的起落興衰。 通過職業升級打怪,得以窺見一線城市人們的職場生活。 一直努力成爲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寬容的人。 儘管各種媒介層出不窮,但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