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小學老師,給「雙減」託底的人

少子化加劇,師生比上升,「小班課」是否意味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否緩解家長對教育質量的焦慮?

“2035年全國或有近200萬教師過剩」的話題登上微網誌熱搜。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喬錦忠研究團隊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相比生育率下降的顯著趨勢,教師可能不再是「鐵飯碗」(即有編制的、穩定且無失業風險)的就業前景更能觸發社會焦慮。穩定體面、有寒暑假的工作屬性一度使得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編制考試成爲繼公務員考試之後的另一「上岸」出路,競爭激烈。

縮減編制數量,建立退出機制,是目前針對教學供需關係隨人口結構變化的應對方式。據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2023)》統計,2023年多地教育部門要求控制師範類專業新增布點。而在先前的2017年到2021年間,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門類畢業生數量從14.19萬人成長到18.43萬人,五年擴大30%。2024年1月,北京豐臺區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不再續聘期內年度考覈不合格的教師。

您已閱讀8%(400字),剩餘92%(48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