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啓動反補貼調查時,中國汽車衆品牌剛在慕尼黑車展上亮過相。9月13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年度講話中宣佈正在啓動反補貼調查時稱,「全球市場充斥著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它們的價格因鉅額政府補貼被人爲壓低,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
這次宣告來得並不意外。我曾在今年5月《中國對歐汽車出口的強勁勢頭會不會持久? 》和6月《爲何法國最先感受到了「中國汽車來襲」的寒意?》兩篇文章衆已經捕捉到中國對歐汽車出口的良好勢頭背後來自歐盟出臺貿易限制措施的風險和趨勢,6月時,歐委會已經在討論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啓動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馮德萊恩宣佈啓動反補貼調查意味著,出口到歐盟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或將面臨懲罰性關稅。目前,歐盟對中國汽車進口徵收10%的關稅,遠低於美國的27.5%。
同樣不意外的是,法國熱烈擁護這一行動,因爲法國正是歐盟推動出臺限制措施背後的最大力量。就在馮德萊恩宣佈反補貼調查的同一天,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與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德國財長林德納共同出現在柏林。勒梅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對此事做出回應時稱,「歐盟必須做出回擊,必須堅定地維護我們的經濟利益。」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無論是法國政府中的總統馬克宏、法國經濟部官員,還是法國汽車界,他們或表態稱歐盟不能在電動汽車上重複過去在太陽能光伏板上犯的錯誤,或直言批判中歐汽車貿易的不對等條件,而歐盟內部市場專員、法國人布雷頓也曾直言「非常支持對電動汽車啓動反傾銷調查,越快越好」。總之,影響歐盟貿易政策的力量中積聚了一羣傾向於保護主義的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