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

芭比,刺破父權

袁漪琳:看到《芭比》,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確實行將至遠。畢竟「成爲女性」這件事本身實在太讓人著迷了。這就是這抹芭比粉的閃耀能如此經久不衰的原因。

由格蕾塔•葛韋格(Greta Celeste Gerwig)執導、瑪格特•羅比製作並主演的電影《芭比》第一次把「父權制」這三個字的臺詞直白地放上院線大熒幕。給我帶來的意外感並不亞於小時候聽到一句來自父親的善意提醒——「要知道,這個社會本質上還是一個男權社會。」當時的我像條件反射一樣駁斥這番說教,彷彿他在說「地球是平的」。畢竟,「男女平等」對Z世代而言是與生俱來的普世價值。

成爲獨生子女的副作用讓我和部分獨生女從出生便得到了全家的託舉(萬幸不是遭受另一種副作用:遭遇女嬰謀殺或遺棄)。父母被風靡一時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洗了腦,相信我也可以有野心贏下人生中的場場競賽,包括在競技體育和STEM學科上。後來,我才意識到這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特權」,過分得就像芭比童話本身——芭比們還沒有離開樂園進入真實世界之前也以爲自己是總統、醫生、建築工人、諾貝兒獎得主......芭比們以爲自己的存在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現實中的女孩,讓她們更積極有力。

現實世界和「女性烏托邦」般的芭比樂園完全相反。自此,電影顛覆了過去以「我能」「我可以做到」爲口號的女性自我賦權方式,並斥之爲幻夢。在現實中,芭比遭受了語言和肢體性騷擾,芭比發現生產娃娃的美泰玩具公司領導層也清一色是男性。中學女生對芭比戳穿了社會普遍「厭女」的事實:「男人討厭女人,女人也討厭女人,所有人都討厭女人」,而且,「芭比的存在使女權運動退步了50年」。關於「厭女」,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給出了更加明確的解釋,「在性別二元制的性別秩序裏,深植於核心位置的,便是厭女症......在男人身上表現爲『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爲'自我厭惡'。」嵌入現實的芭比感到沮喪。同時困擾她的還有身心上突然出現的變化:扁平足、橘皮脂,開始思考與死亡有關的問題。

您已閱讀16%(745字),剩餘84%(39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