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女權主義

女性開始講粗話,性別歧視問題就解決了?

邰蒂:和過去相比,今天女性在講粗話上不輸男性,這代表著某種進步。但多一點文明禮儀的世界無疑會更美好。

前些天我在廚房操作檯上放了一隻空玻璃罐,上面貼了一張標籤「不準講粗話」。我打算用這個東西阻止我的女兒們打破語言禁忌:她們要是講粗話,就得往罐子裏投進一美元。

而這個玩意兒對我也是一個約束。最近幾個月,政局動盪壓力俱增,害得我有時也忍不住說髒話。因此我保證我也要遵守拿美元立誓的規矩,以免女兒們跟我學壞。

這只是一件家常小事嗎?也許吧。然而,誠如人類學家們一直認爲的那樣,不同文化界定「粗話」的方式是社會規範的晴雨表。而說到當今的西方文化,我們到底有(沒有)講粗話?這個問題還揭示出一些有關性別角色轉變的有趣事實——以及這些性別角色轉變帶來的內部衝突。

您已閱讀16%(273字),剩餘84%(14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