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歐關係

歐洲管道爆炸爲中歐重啓BIT提供了契機

王英良:中國無論是趁歐洲之危也好,還是從本國的實際利益出發,主動提議推動重啓BIT談判,目前的阻力在理論上是最小的。

9月27日晚,北溪一號及二號管線均發生爆炸,發生多點天然氣洩露。北溪二號建成後並未實際投入運營,北溪一號於8月30日起亦開始無限期停供。在地緣衝突背景下,北溪管線恢復運營的可能性極低。這一爆炸,驚醒了歐洲,引起了新的競鬥。

管道爆炸給歐洲能源帶來四大沖擊:

能源價格上漲加劇歐洲困境。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從8月底的峯值下滑,因爲各國爲了滿足冬季燃油需求的激增,已經把冬季前的能源儲備增加到了儲能的87%。但歐洲天然氣價格在管道破壞的訊息傳出後上升了大約14%。目前,天然氣價格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大約增加了三倍。戰爭導致的能源危機直接促成與能源息息相關的各國經濟下滑甚至出現新的經濟衰退跡象。歐洲過冬的能力將極大取決於寒冷程度以及各國是否能找到可以彌補俄羅斯減少天然氣的供應的對策,供需鴻溝加劇了歐洲發展和民生困境。

您已閱讀13%(356字),剩餘87%(24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