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蕭茲中德「不脫鉤」的實際含義是什麼?

曹辛:中德或中歐有生意當然要繼續做,但仍然不會把雞蛋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裏,這本質上已經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議題。

上週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歐洲對中國發出的聲音。

德國總理蕭茲於中德建交50週年的10月11日,在出席柏林機械工程峯會時明確表示:支持全球化,與中國「脫鉤」完全錯誤,德國與歐盟「必須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國家開展貿易」。同時,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也表示,「與中國脫鉤不是我們的選擇」,「歐盟要持續以務實態度與中國互動。我們的貿易關係需要更多平衡和互惠」。上述觀點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引發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輿情效果。

然而,在當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對德國和歐盟的上述立場尤其需要正確的理解,這是制定正確政策的前提。而筆者認爲,蕭茲和歐盟上述立場的真實含義是:中德或中歐有生意當然要繼續做,但仍然不會把雞蛋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裏,這本質上已經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議題。

您已閱讀18%(352字),剩餘82%(16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